作者:李孟钰
洞箫是一种古老的乐器,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,是民族乐器中的一枝奇葩。我与它结缘的历程还有些曲折、有趣。 还是在一九九一年,在吉林读书时我初次见到了它。当时我才学会吹笛子不久,偶然在一位同学那儿看到了一种油黑色、有点细、比笛子长得多的竹管乐器,他说叫箫,并拿起竖着吹出了两个音。我感到有点新奇,接过来一吹,吹不响,怎么摆弄也还是不行,并且按最下端的那个音孔时右手无名指不够长,他说他的手指比我长都还够不着呢,只是把它作玩具偶尔玩玩。于是我兴趣索然,也没信心学它了。
一九九二年,我在家度暑假时从电视上看到有人吹奏洞箫。他吹奏了好长的时间,是古典类型的乐曲,但是当时我听得一点感觉都没有。
又过了一年,工作之余无所事事,性格内向的我觉得无聊,去贵阳市逛乐器商店时又看到了那种紫竹箫。想想我自己这粗短的手指是材料不够啊,不打算买了。可是转念一想:“闲着也是闲着,不如买一支回去混时间吧,管它的哦”。我最终决定还是买了一支,闲暇时开始玩它了。最初的情况不出我所料,还是老样子的问题。我干脆先不管它,先练习能吹响。经过一些时间的琢磨,我找到了吹奏时的嘴唇贴放位置、嘴形、气流的控制,能够吹得响后开始练习各个音及指法。可是右手无名指不够长,筒子音一直吹不响,于是我尝试着硬将它伸长去凑合音孔,也勉强能吹响了,可右手是扭曲变形了,有点疼,吹到筒子音时还得延误时间去试探、将就它,很不方便。后来我突然想到,何不改用右手小指试试呢?于是又尝试、适应直到习惯,这个过程用了一个多月的时间,我终于可以完整地吹出啦。由于已经有吹笛子的历史,有些基础和积累,再用洞箫吹自己熟悉的歌曲就不费力了。于是我又得了一种娱乐的方式,减少了一份寂寞,对它的兴趣也慢慢地变浓了。后来遇到一位朋友跟我学吹洞箫,虽然没有我吹得熟练但是吹得比我有韵味,我细细一分析才发现是气息的控制上的原因,我从中也得到一些启发。随着岁月的流逝,我对吹奏洞箫的兴趣也越来越浓了,又慢慢从书中吸取一些技术、经验,吹奏时的技巧、感觉逐步提高,得到了别人的赞扬。
洞箫的音色独特,柔和、幽雅,带有忧伤、凄凉、如泣如诉的感觉,也兼有优美抒情的性质,能够吹奏的曲目也较多,我这种内向文静又善感的人恰恰就适合这些韵味,所以它伴我度过了这么多年,好多时候都能给我带来最好的心境。有时当我心情不好时就投入地猛吹一阵,在深呼吸当中心情渐趋平静,最后回到正常状态,又寻找最佳感觉,得到一种心旷神怡、超然物外的良好精神享受。如今上网已久,玩其他的东西渐渐没多大兴趣了,我干脆就在网上寻找喜欢玩洞箫或愿意聆听的人,倒是遇到了一些愿听的人,兴趣来时我就在网络世界里演奏,自己得娱乐、消遣,得到鲜花与喝彩的同时也送给了别人一份愉悦之情,也算将它发扬光大了。
世上的事有时就是这样不可捉摸,正所谓“此一时彼一时也”,我与洞箫的结缘是意料之外的事情,但是这种巧合又太妙了,为我的生活增添了许多乐趣,值得回顾,值得庆幸。同时也证明了一件事:事在人为,有些兴趣是可以培养的,只要不完全放弃,“福至心灵”,机会是早晚会有的。
|